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培养干部也不是一锤定音,还是赛马场上选千里马的办法,使人才是经过实践考验的真正人才。干部的能力素质绝非坐在办公室里、电脑桌前就能养成,唯有置于一线经风雨、见世面,才能褪去“稚气”、增长“底气”。组织部门必须坚持“一线赛马”思维,推动更多年轻干部下沉基层一线,让真正能干事、干成事的“千里马”脱颖而出。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树,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年轻干部成长亦是如此,若始终待在“舒适区”,不接几次“烫手山芋”、不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就难以磨砺出关键时刻顶得上、扛得住的“大心脏”,也练不出勇挑重担的“宽肩膀”。当前,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基层治理的“第一线”、项目攻坚的“硬骨头”,正是新时代赋予年轻干部的成长“赛马场”。组织部门要秉持“以练促干、以干成才”的培育理念,打破成长局限、提供展示机会,建立“多岗位、跨领域”的历练机制。拓宽赛道空间,聚焦急难险重、数字化转型等,为年轻干部量身打造“多场景、高适配”的实践平台,让干部在“比学赶超”中激发潜能、在“实战淬炼”中蜕变成长。
有的马儿擅长耐力长跑,有的精于短程冲刺,年轻干部也各有所长,其优势短板和发展潜力也不尽相同。若采用统一模式“齐步走”,既埋没优势也难出佳绩。培养年轻干部必须紧贴实际需求,做到精准滴灌、悉心培育,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一线去磨砺,做到人岗相适,充分激发潜能。通过建立干部画像分析、全员谈心谈话等机制,精准掌握干部优势短板、所思所想,做到因材施教。在选派岗位时,结合岗位需求和个人特长设置“定制化赛道”,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擅长什么就用什么”,确保干部不说外行话、能干内行事。健全“导师制”,选配政治强、业务精、经验足的领导干部或业务骨干,“一对一”悉心传帮带,帮助年轻干部在赛马场上跑出真本领。
育马非一日之功,识马需长远之策。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赛场育马”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必须科学把握干部成长规律,踩准“待跑良驹”的成长节拍,依据“近期使用、中期关注、长期培养”不同梯次,实施分层次、递进式培养,把育马识马的功夫做在平时、落在长远。合理设置“跳一跳够得着”的挑战高度,让年轻干部敢于同强者比、与快的赛、向高处攀,在持续破解难题、突破瓶颈中“攀台阶、壮筋骨”。
“赛马场”上既要有竞争的“压力”,也要有组织的“温度”。年轻干部在“赛马”过程中,难免因任务复杂而“本领恐慌”,也难免因缺乏经验而出现失误。组织部门要不断完善“赛马”机制,让场地“有规则、有保障”,确保“赛马”公平公正,让“千里马”跑得稳、跑得远。建立“实绩导向”考评机制,设定硬性标准,引入多方评价,客观反映干部“实战表现”“背后付出”,让“比什么、怎么比”清晰明确。对表现突出、实绩显著的年轻干部,优先纳入“后备干部库”,及时给予表彰奖励,激发“想赛马、争出彩”的内生动力。
(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 孙蕊钰、区委组织部 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