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
发布时间:2025-09-26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写道,坚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见石之顽固,水之轻飘,但滴水终究可以穿石,水终究赢得了胜利。这一古老的智慧深刻揭示了柔软之水凭借持久不懈之力,终能洞穿坚硬巨石的朴素道理。对于肩负复兴伟业、服务亿万群众的党员干部而言,“滴水穿石”所蕴含的积小成大、持之以恒、深耕潜绩的精神,是锤炼党性、砥砺作风的内在需要,更是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业绩的必然要求。

水滴能穿透石块,不在于水之大之急之强,而在于小的连续力、微的渗透力、绵的侵蚀力,在不知不觉、悄无声息中,完成蜕变。当下,有些党员干部“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最爱“挑活干”、最好“没活干”,甚至“板凳没坐热,就想换位子”,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有道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清醒认识到“傲气”不可有、“浮气”不可存、“底气”不可缺、“志气”不可丢,既要坚持“大处着眼”,也要做到“小处着手”,步步渐进、级级攀升,只有用心对待每个细节、认真做好每件小事,方能聚沙成塔、汇溪成海。

“滴水穿石”摒弃了急功近利的浮躁,拒绝了半途而废的惰性,彰显了时间与耐心的力量,赢得了信念与毅力的胜利。福建宁德赤溪村用十年“输血”就地扶贫、十年“换血”搬迁扶贫、十年“造血”产业扶贫,终于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用“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概括了这个“扶贫第一村”的成功经验。新时代新变革,广大党员干部无论面临何种艰难险阻、机遇挑战,都要矢志不渝朝着既定的目标而奋斗。只要认定是利国利民的事,就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克服“新官不理旧账”的短视思维,摆脱“换频道”“翻烧饼”的决策摇摆,时刻勉励自己:“不干出个样来”绝不松手。

“滴水穿石”的过程是缓慢的、连续的,但其结果却是根本的、深刻的。与显山露水、功在当下的“显绩”相比,“滴水穿石”同样注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潜绩”。实际上,“潜”与“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显绩”与“潜绩”折射出党员干部的两种担当。如果片面追求不合理的“显绩”,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急于搞见效快、噱头多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但无法解决当下问题,还会给地方发展埋下隐患。同样,如果只重视“潜绩”的积累,而忽视“显绩”的转化,也会导致工作成果难以显现,无法让群众可感可及可依。因此,党员干部要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关键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镇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崔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