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凝“新”需凝“心”
发布时间:2025-09-26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    

9月24日,全省党建引领服务新就业群体现场会在常州召开。会议强调要更好服务新就业群体、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新就业群体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奋斗者。做实做优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是新形势下基层党建的重要课题。各级党组织要加强政治引领,践行“先把服务做进去,再把作用带出来”工作理念,推动党的工作真正融入新就业群体的日常点滴,融入他们的内心期盼。

组织融新,不断增强同心凝聚力。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唯有结合新就业群体“时刻在路上”的特征,坚持有形覆盖、有效覆盖同步发力,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才能破解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性大、组织基础薄弱”的现实困境。创新工作机制,明确属地、行业、企业三方责任,持续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联党员”活动,坚持行业自查、社区排查、系统联查,引导党员“小哥”亮身份。加强组织覆盖,采取龙头企业自主单建、跨区域联合组建、全行业统筹搭建、属地全面兜底等举措,积极探索“站点+支部”等模式,用“铁打的组织”兜住“流动的党员”。灵活开展组织生活,尝试开放式主题党日,坚持云端送学、红色微课堂、过集体生日等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服务融情,不断提升同频内驱力。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真正激发其内生动力,落脚点是优质服务,关键招是务实解难。制定服务清单,深入一线沉浸式调研,主动与新就业群体交友交心,找准服务发力点,联动工青妇等多条线力量,细化政策宣传、学习教育、政务服务、生活便利等服务事项,确保服务内容“小切口、可落地、成效佳”。焕新服务阵地,综合考虑覆盖半径、群体数量、交通环境等因素,深入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优化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基层站点建设,配齐配全饮水热饭、充电休息等基础功能,迭代升级新就业群体“8分钟服务圈”,确保新就业群体随处找到歇脚之所、获取暖心帮助。提升服务实效,募集专项关爱基金,强化保障投入,构建“新就业群体—党员—党支部—行业党委”诉求收集办理机制,及时做好困难帮扶、技能培训、子女教育保障、女性专项服务等工作,解决房租成本高、职业发展渠道窄、子女托育难等新就业群体核心关切。

治理融入,不断精进同行战斗力。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能否发挥作用,根本在于能否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立足岗位建功,常态化开展党员亮身份、车辆亮标识、服务亮承诺活动,广泛建立党员示范岗、突击队、红旗车,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新就业群体做好安全驾驶、文明配送、优质服务,助力行业治理水平与社会认可度双提升。拓展参与策略,形成以“随手服务”为主,组团服务、结对服务为辅的服务模式,搭建完善圆桌会议、协商议事会议等活动参与平台,常态化发布活动安排,调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丰富治理路径,建立政策奖励、积分激励、典型选树等机制,鼓励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立足自身优势参与助老送餐、食品安全监督、交通秩序维护等工作,深度融入基层党建格局,完成基层治理“最大变量”向“最美增量”的积极转型。

(江阴市城东街道江雪、江阴市委组织部孔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