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暖新”更需“用心”
发布时间:2025-09-28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9月24日,全省党建引领服务新就业群体现场会在常州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以服务人才的理念和方法凝聚新兴领域力量。做好新就业群体工作,提供基础性“暖新”服务是前提,而真正要见实效、可持续,关键还在于“用心”。唯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把服务做到群体心坎上,真正激活基层治理的新动能。

在精准对接中实现“润物无声”。新就业群体思想活跃、分布广泛,传统工作方法难以全面覆盖其需求。必须将精准服务融入解决急难愁盼的全过程,在帮助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融入中,自然生动地传递理念与温度,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这需要工作方法更具亲和力与针对性,避免“想当然”的服务供给,而是从群体真实的日常工作场景出发,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正如多地年轻干部通过体验送外卖,切身感受骑手在算法与时间夹缝中的艰辛,从而提出设立“异常天气补贴”、推广“彩虹地址”标识系统等精准建议,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洞察”。这种基于深度洞察的精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工作的预见性和匹配度,让关怀真正渗透到每一个细节,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协同共治中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对新就业群体的有效凝聚,不仅要服务好,更要组织好、引导好。要因地制宜推动组织覆盖,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新兴领域的关键节点。更要用心搭建参与平台,发挥其熟悉社情民意、机动灵活的优势,核心是建立价值认同与利益共享机制,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自身的社会价值与尊严,从而激发主人翁意识。例如连云区打造“红暖骑手”品牌,引导骑手化身电梯巡检员、食品宣传员等“四大员”,在取餐等餐间隙反馈安全隐患、参与社区反诈宣传。这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掘,更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有益探索。通过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和有效的激励反馈,使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基层治理的“前哨”和“触角”,形成“社区服务群体、群体反哺社区”的良性循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在常态长效中下好“绣花功夫”。新就业群体的服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要积极探索数字赋能,通过智慧平台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同时更要注重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执行保障,推动从解决个别问题向构建长效机制深化,确保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如南京市布局“宁小蜂”智慧驿站,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服务,并上线地图便捷查找;建湖县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激励小哥参与治理可兑换体检或培训。这些举措着眼于构建包含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发展支持在内的闭环体系,着力构建诉求响应、权益保障、激励反馈等长效机制,确保关爱可持续、作用能发挥、参与有通道,推动工作从“做没做”向“优不优”深化,从“有”向“好”提升。

“暖新”体现的是态度和温度,是工作的起点;“用心”彰显的是深度和精度,是成效的关键。以最深切的关怀、最务实的举措、最创新的思维,将“用心”贯穿管理服务全过程,必能更好地凝聚“新”力量、激发“新”活力,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高邮市委组织部 王久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