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巩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不松劲、不止步、不懈怠,抓紧抓实作风建设,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取得实效。
咬住“常”“长”二字,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坚定。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非一日之功,必须一以贯之、一刻不停。要以更高政治站位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认识,保持攻坚克难的决心、久久为功的恒心,坚定不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除“松劲歇脚”心态,强化抓常、抓细、抓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面对作风问题反复性、顽固性的特点,把“经常性”贯穿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过程,推动作风要求融入日常、形成习惯。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要全面把握其蕴含的政治内涵与实践要求,把这一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切实嵌入日常监督管理中。始终绷紧作风建设之弦,拿出恒心和韧劲,对重点问题盯住不放、寸步不让。把纠治“四风”这一顽瘴痼疾作为经常性重点工作来抓,坚决摒弃“蜻蜓点水”“虎头蛇尾”等倾向,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既要有目标上的清醒,推动制度规矩落地生根、行之有效,也要有“钉钉子”的耐力,“一锤一锤接着敲”。
善于从实践中发现真问题,在抓细中见真章。坚持问题导向是打开工作局面的重要切入点与突破口,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对准焦距、找准“靶心”、抓住要害、有的放矢。围绕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研判、分类施策。要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一一回应、具体解决,避免“一刀切”简单化倾向,遏制大而化之的“空对空”。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相扣,“从小抓起,以小见大,以小带大”,由点上问题突破带动面上问题解决,实现“积小胜为大胜”。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前瞻性思维,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时刻掌握苗头性、倾向性等细微问题,及早发现、严查严治。精准分析和综合研判“四风”问题查处的典型案件及其隐形变异问题,摸清产生问题的根源和深层次原因,从制度机制层面找寻破解路径与完善方向。在整治老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察觉新问题,不断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建立健全经常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机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动态把握“四风”问题新表现、新动向,建立数智化管理平台,实时监测、预警,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效率和精准度。
把严管严治贯穿作风建设各方面各环节,一抓到底、一严到底。中央八项规定以“严”字当头、以“实”字托底,必须持续释放一抓到底、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运用好抓常、抓细、抓长的方法论,以严的基调深化整改整治,推动形成综合纠治实效。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靠制度化规范化来保证。要以改革精神固化“四风”纠治成果,针对新问题新现象,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及细则。狠抓制度执行,做到有规必依、执规必严,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改彻底、改到位。敢于动真碰硬,对顶风违纪问题、隐形变异现象、加重基层负担行为等露头就打、反复敲打。重点查处不收敛、不知止等行为,对踩“红线”、闯“雷区”的,始终坚持以“零容忍”重拳出击,强化惩戒和震慑效应。实践充分证明,作风建设政治责任能不能落实到位,是作风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要紧紧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健全作风建设责任体系,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一岗双责”、监管责任、具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和监督检查,确保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徐州市委组织部 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