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干事创业当如“掘深井”
发布时间:2025-10-09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    

“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中的这句古训,深刻揭示了掘井之道,贵在持之以恒、深钻细研。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党员干部唯有以“掘深井”的智慧与担当锚定目标、久久为功,方能“及泉”见成效,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掘井之要,首在勘察地质、辨明水源,若选在无泉之地盲目开挖,也只会落得“弃井”之憾。干事创业亦是如此,方向对了,才能事半功倍。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热衷追逐热点、跟风赶潮,今天抓这个项目、明天推那个工程,看似忙忙碌碌,实则收效甚微;有的脱离实际、背离群众,把“显绩”当“实绩”,把“盆景”当“风景”,最终劳民伤财。根源正是在于没有找准“泉眼”,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中丢失了方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找准“国之大者”与“民之关切”的结合点,锚定“自身所长”与“发展所需”的发力点,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方能朝着“及泉”的目标扎实迈进。

深井之成,非一日之功,往往要穿过坚硬岩层、克服重重阻碍,才能迎来清泉喷涌。同样,干事创业之路,也从来不是一马平川。面对改革发展中的“硬骨头”、群众急难愁盼的“老大难”,一时的热情易有,持久的韧劲难得。焦裕禄在兰考治沙,顶着风沙、踏着盐碱,一茬接着一茬干,终让“三害”渐退、绿洲初现;谷文昌在东山造林,十年如一日蹲守荒岛,种下千万棵木麻黄,硬是让荒岛变绿洲。他们用行动证明,干事创业从无“速成法”,唯有以“滴水穿石”的韧劲直面挑战,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一点一滴的积累中破题解难,“掘井”的旅程即使漫长而艰辛,也终会抵达成功的彼岸。

“掘井”不仅要追求深度,更要兼顾质量,方能挖出甘甜泉水。《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事万物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干事创业讲究方式方法,本质上就是要尊重规律、顺应民心。有的干部满足于开会议、发文件、搞检查;有的干部无视群众真实需求与长远利益,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这些做法,看似“掘井”动静大,实则与“及泉”的目标背道而驰。党员干部唯有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少些“花架子”和“表面文章”,真正把每件事做深做细做实,“掘井”的成果才能真正惠及群众,推动高质量发展。

(启东市委组织部 袁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