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让党员教育行之有“度”
发布时间:2025-10-10   来源:人民论坛网   点击    

近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使用)》(简称《大纲》)正式出版发行,为推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各级党组织要以《大纲》为抓手,将精准化、创新化、实效化要求贯穿教育全过程,推动党员教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度转变。

精准施策,把握党员教育“精度”。党员群体构成多元,岗位职责、理论基础、成长诉求各不相同,若搞 “一锅烩”“一刀切”,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将大打折扣。要做深训前需求调研,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数据分析为抓手,精细研判不同行业、领域、年龄、知识背景党员的差异化学习诉求,将上级要求与个体需求有机融合,推动教育模式从 “教什么学什么” 向 “需要什么学什么” 转变。抓实分层分类培训,紧扣党员岗位特质、职责使命、能力弱项等,科学划分培训层级和类别。班次设置精准聚焦,明确区分机关、企业及新兴领域党员等主体类型;课程供给精准对接,紧扣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企业经营等特定领域的症结难题,提供定制化理论解析、政策解读和实务操作;师资配置精准适配,既选聘理论大家答疑解惑,也邀请行家里手传授经验,让党员教育更对味、更入心。

灵活创新,拓展党员教育“维度”。传统“填鸭式”“满堂灌”教育方法难以适应新时代党员教育需求,必须以创新打破思维定式,让学习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求索”。要构建“线下筑基、线上拓面”的立体化教育体系,线下用足用好基层党校、红色教育基地等传统阵地,把党员教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项目前沿”,引入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主题研讨等互动式教学,邀请科技特派员、农村“田专家”“土秀才”、先进模范等一线力量,在具体场景中讲政策、传经验、授方法,让理论学习“沾泥土”、实践指导“真解渴”;线上发挥大数据洞察优势,深度剖析党员在日常学习、交流互动中的行为轨迹,精准勾勒党员学习偏好、关注热点等个人画像,靶向推送优质学习资源,做到将党员必学与想学内容有机融合,实现学习资源 “一键智达”。

知行合一,提升党员教育“效度”。党员教育不能止步于课堂的 “纸面功夫”,必须把 “以学促干” 作为最终落脚点,打通理论向实践转化的 “中梗阻”,畅通 “学用转化最后一公里” 。要推动党员在乡村全面振兴主阵地躬身实践、在基层治理第一线担当作为、在项目攻坚实战场冲锋在前,在火热实践中经风雨、在繁杂事务中壮筋骨,通过一线发现问题、破解难题,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化解群众 “急难愁盼” 的过硬本领,让知识力量内化为担当底气。要健全“述评晒”常态化积分机制,将服务基层时长、化解矛盾数量、项目攻坚实绩等核心实践成果,与理论学习成效一并纳入积分体系,作为评先评优、岗位任用的硬指标,每季度让党员晒一晒“学了什么、干了什么、成了什么”,支部评一评“学得实不实、干得好不好”,对学用脱节者 “回炉淬炼”,对善作善成者选树宣传,真正让党员教育成果印在群众口碑里、写在发展成绩单上。

(宜兴市环科园党群工作部 彭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