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练就“快时代”的“慢功夫”
发布时间:2025-10-17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快时代”,我们追求发展的加速度,期待改革的高效能。然而,在干部培养这一关乎各项事业发展的长期性工程上,却必须遵循“慢功夫”的规律。“慢”是积淀,“稳”是常态,“实”是根本,唯有下足“慢功夫”,方能锻造出能真正驾驭“快时代”、推动新发展,支撑事业行稳致远的骨干力量。

练就“解剖麻雀”的心性。求真务实是破解难题的核心要义。唯有“慢”下来,沉到基层一线蹲点调研,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在田间地头察实情,对具体问题进行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地分析,方能练就发现真问题、了解真民情、找到真办法的过硬本领。广大党员干部当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既要“身入”更要“心到”,甘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在倾听民声、洞察实情中把握事物规律,让每一项决策都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和实践验证之上,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练就“滴水穿石”的韧劲。干部面对复杂局面和艰巨任务,尤需定力与耐心,在“慢”的周期里,方能经历完整的实践循环,体验从谋划、执行到总结的全过程。无论是政策落地中的试点探索,还是矛盾调解时的反复沟通,抑或是民生项目推进中的持续优化,都要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培养不浮躁、不摇摆的战略耐心,涵养面对困难锲而不舍、面对诱惑不为所动的宝贵品质。党员干部当树立正确政绩观,发扬钉钉子精神,甘于做基础性、铺垫性工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直面挫折考验,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积小胜为大胜。

练就“厚积薄发”的底蕴。真正的“慢”绝不是消极懈怠,而是厚积薄发。党员干部只有经过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积累,经历重大项目攻坚、复杂矛盾处理、改革发展考验,对工作的方向与规律有了深刻把握,才能产生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突破性的创新思维和改革勇气。要把学习作为终身习惯,既在书本中系统钻研政策理论,又向实践借鉴先进经验、汲取群众智慧,在学思践悟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专业研判能力,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从而在关键时刻展现担当,在重要节点实现突破。

“慢功夫”既是干部成长哲学,也是育人哲学,需要坚实的制度保障与正向的氛围熏陶双向发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更加注重干部潜绩和长期表现,旗帜鲜明地为那些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有“潜绩”干部撑腰鼓劲。要营造鼓励探索、包容失败的实干导向,勇于破除“唯任期周期论”和“唯即时效应论”的桎梏,让广大干部能够从急功近利的焦虑中解放出来,心无旁骛地着眼长远、谋划未来。

(南京市建邺区委组织部 吴金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