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对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作出部署。这部凝聚时代智慧、指引前进方向的著作,既是洞察大势的思想灯塔,更是引领征程的行动指南。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学深是基础,是向内扎根;用活是关键,是向外生长。
学深,是用活的坚实根基;用活,是学深的价值旨归。学之不深,用则失据;用之不活,学则落空。第五卷通篇彰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邃洞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胸怀两个大局,以此作为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纵览全局的战略眼光,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和发展方位。学习的深度,决定行动的高度与准度。若对“国之大者”认识模糊,对本职工作的全局定位不清,即便奔波忙碌,也可能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被动局面。现实中,一些地方工作出现偏差,根源常在于理论学习与形势判断脱节,未能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导致局部努力与全局战略产生温差、落差甚至偏差。因此,真正的学深,绝非脱离实际的空谈,而是要紧密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养成从全局高度审视局部问题的思维习惯,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用活的精髓,贵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实践智慧。发展之路无坦途,风险挑战是常态。第五卷深刻蕴含着强烈的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善于补齐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真正的担当,不是回避矛盾,而是敢于向难而行、化危为机。学深了底线思维,就能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努力将“绊脚石”转化为“垫脚石”;学深了改革精神,就能勇于自我革命,在“破”与“立”中开辟新境界。优化营商环境,不能满足于程序环节的“物理减少”,更要注重服务效能和制度供给的“化学提升”;整治形式主义,不能止于文来会往的“三令五申”,更要着力于体制机制层面的“溯源清源”。在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尤需懂得“攥指成拳”、聚焦关键,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务求必成之效。这种“活”的运用,是方法论与实践论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应对复杂局面中的生动体现。
学用贯通,最终要落脚到赢得历史主动、开创工作新局上。历史的主动权,源于坚定的斗争、扎实的作为,尤其依靠改革创新的魄力与智慧。第五卷对全面深化改革、科技自立自强等作出战略部署,其核心在于通过自我革命破除障碍、激发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改革关头勇者胜”,就是激励我们勇闯无人区、敢涉深水区。党员干部须有“为官避事平生耻”的觉悟,焕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担当。与此同时,组织上要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清晰界定探索失误与违纪违法的界限,旗帜鲜明地为敢于负责、善于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鼓励创新、宽容试错的良好环境,让实干者心无旁骛、轻装上阵。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新征程上,时与势在我们一边,但机遇稍纵即逝,挑战依然严峻,被动守成没有出路,唯有主动进取方能赢得未来。广大党员干部应自觉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作为案头卷、工具书,在深学细悟中提升境界,在活学活用中增强本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丽新篇。
(高邮市委组织部 谢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