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难免遇到“拦路虎”“绊脚石”。困难看似是前进的障碍,实则蕴含着蜕变的种子。党员干部能否在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将攻坚克难的过程转化为积蓄力量、开拓新局的机遇,正是对能力本领的重要检验。
困难攻不破是关卡,攻破了就是高地。面对复杂局面和现实困难,要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信心,坚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深入剖析困难产生的深层原因与发展趋势,确保平稳有序处理解决。在此基础上,要善用辩证思维,在困难挑战中看到改进方向,比如,化解一个久拖不决的信访积案,可以总结经验完善基层矛盾调解机制;应对一次突发公共事件,能够成为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有利契机……党员干部应当学会跳出局部看全局、跳出当下看长远,不能仅满足于化解困境,还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努力争取化危为机,在查缺补漏、迎难而上中走出一条新路。
面对难啃的“硬骨头”、难趟的“深水区”,光有决心远远不够,必须掌握“几门硬功”、练就“几把刷子”。党员干部要扑下身子深入调研,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在此基础上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以创新思路和务实办法化解矛盾、推进工作。只有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积累经验、增长智慧,不断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水平,才能真正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困难转化为提升能力的“磨刀石”、推动发展的“练兵场”。
事不避难者进,化危为机者强。把困难变机遇,既需要“敢为”的主动精神,更需要“善为”的方法艺术。任何“等靠要”思想、“躺平”心态,都会错失良机,甚至使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党员干部当激发“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精气神,主动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到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敢于接“烫手山芋”,敢于钻“矛盾窝”,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践中,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化解难题,用看得见的变化回应期盼。努力将每一次应对挑战的经历,都转化为凝聚人心、锻炼队伍、推动事业进步的宝贵机遇,真正用实干实绩赢得群众信任、开创工作新局。
(丹阳市访仙镇 郑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