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干事业贵在有节奏
发布时间:2025-10-23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快与慢,看似速度之辨,实则方法之辩、能力之考。对党员干部而言,节奏的把握,不在表象的节拍,而在政治的分寸、落实的火候、推进的韧劲。既要在“快”上抢抓机遇,又要在“慢”上稳固根基,于张弛之间见功力、见格局。

事贵乎敏,功成于实。快,是眼中有势、心中有责、脚下有劲。面对竞争激烈的发展态势,党员干部必须在“快”上见担当,在“干”上显身手。抓项目建设,要“拿地即开工”;促产业升级,要“挂牌即行动”;解群众诉求,要“接诉即办结”。凡事部署了就要推动,定了目标就要实现。现实中,有的地方之所以错失机遇,往往不是方向不明,而是节奏迟缓、落实不力。该快不快,坐失良机;能快不快,贻误发展。党员干部要以“事不过夜”的作风、“马上就办”的效率,让“快”成为落实的态度、执行的常态、发展的速度。真正的“快”,不是浮于表面的喧嚣,而是落地有声的行动;不是匆忙的形式,而是高效的落实。党员干部要以“快”的节奏激发新动能,以“实”的作风跑出加速度,方能在竞进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慢,并非拖延迟缓,而是谋事有度、行事有法。任何事业要见长远之功,都离不开“慢”的积淀与“稳”的坚持。科技创新需要长线投入,乡村振兴需要久久为功,基层治理更需耐心细致。真正的“慢”,是一种战略定力,也是一种工作境界。党员干部要学会在“慢”中找准规律、在“深”中谋定方向,在“沉得下心、坐得住板凳”中积蓄前行的力量。“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正是“慢”的价值所在——不是停滞不前,而是稳中求进;不是按兵不动,而是厚积薄发。要防止“求快心切”的急躁,防止“急功近利”的浮躁,学会在积小成多中铺垫,在久久为功中突破。唯有如此,才能在稳扎稳打中成就真正的“长久之功”。

“过犹不及,张弛有度。”要把握好“快”与“慢”的辩证法,将“快”的果敢与“慢”的沉稳融会贯通。谋划之事要“慢”得深思熟虑,执行之事要“快”得雷厉风行;战略安排要稳中求进,具体落实要快中求实。无论是编制“十五五”规划,还是推进重点改革,皆要在快与慢的转换中寻得平衡。该深耕的要“慢功出细活”,该破题的要“快刀斩乱麻”,以节奏之变应形势之变。党员干部既要防止“一味求快”的躁进,也要避免“过度求稳”的惰性。快得有序、慢得有度,才是真正的本领。只有掌握节奏、拿捏火候,才能在推进重大任务时进退有据、收放自如,让“快”的果敢与“慢”的稳重相得益彰,推动发展更高效、更稳健、更持久。

(淮安市清江浦区武墩街道 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