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党员干部必须常照小事小节这面“镜子”,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在一言一行上守住底线,为作风建设夯实根基、为履职尽责筑牢屏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小事小节是作风的“微切口”,更是党性的“试金石”,在细微处不警醒,就会在思想防线上打开缺口,甚至引发“破窗效应”。从以往通报的案例来看,许多违纪违法行为往往都是“积少成多”的过程,一顿便饭、一次接待看似事小,实则往往是违纪的开端,个别干部逐渐在“习以为常”中模糊原则、在“温水煮青蛙”中突破底线,最终滑向违法犯罪深渊。纪律防线不可能突然崩塌,而是在一次次对“小事”的纵容中逐渐松动;党性修养也不会瞬间滑坡,而是在一声声“没关系”的自我麻痹中慢慢流失。想要守住作风防线,就坚决不能拿“人情”破规矩、借“变通”越雷池,就坚决不能在思想防线上打开缺口、留下暗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作风问题上,大问题要抓,小问题也要抓。”守好小事小节,绝非“小题大做”,而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小事不小,关乎的是党的形象、关乎的是人心向背。广大党员干部要时时重视小节,在第一次、第一步就严把关口、守好底线,面对人情馈赠等隐性风险,以及“小事无妨”等麻痹说辞,多看一看“能不能”、想一想“值不值”,从而看清美丽包装下的风险隐患、识破人情面纱下的利益输送,时刻保持政治清醒,从源头上拧紧“总开关”。要事事严守小节,无论是会议纪律的执行、报销流程的把关,还是私人消费的尺度、网络言论的边界,都保持“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自觉,于细微处守规矩、于点滴中严自我,让严守小节成为无需提醒的行动习惯。提高辨别力和自控力,自觉净化社交圈、朋友圈,清清白白交友、干干净净做事,维护好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要常常管住小节,经常性对照党章党规党纪,主动开展“政治体检”,从思想认识层面、日常工作生活等全方位深挖作风问题根源,以“三省吾身”的自觉筑牢“防火墙”、建好“防洪堤”,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从而永葆政治本色。
克勤小物,而后尽于大事。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精于细微处方能成就大格局。党员干部唯有将慎初的警醒、慎微的细致、慎独的定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点滴坚守中涵养过硬作风,才能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才能不为小利所动、不因小事所腐、不被小节所误,为干事创业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灌南县委组织部蔡俊杰、灌南县百禄镇胡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