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让鲜红党旗在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上高高飘扬。
以“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的实劲,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坚持网格划分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实现党的组织体系随网格延伸,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赋能网格,实现组织覆盖有效化。根据村庄实际科学划分“党建微网格”,配备专职微网格员,健全镇、村、网格三级社会治理组织架构,横向加强网格间协调联动,纵向下沉管理资源和服务力量,让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实现治理网络全域覆盖、无缝衔接。精细管理,推动权责架构清晰化。全面推行“三位一体”联动包保机制,镇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网格、机关干部下沉融入网格、村“两委”干部扎根服务网格,形成镇级统筹协调、破解重大难题,包村片长牵头实施、解决突出问题,条线部门立足职能、处理具体事务,村级组织聚焦落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治理链条。压实责任,促进运行机制扁平化。建立健全“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群众”的组织机制,畅通民意直接收集、问题快速上报、事务协助处置渠道,减少中间层级,有效破解问题响应时效和政策落地的“末梢”梗阻,确保政令畅通无阻、服务精准直达。
以“头雁振翅,群雁景从”的担当,凝聚示范引领、同心奋进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基层治理,必须让“关键少数”挺立潮头、带动一片。实施“头雁领航”,锻造发展主心骨。聚焦强村富民目标,组建强村公司,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领衔包联重点项目模式,以示范引领带领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不断将“头雁”示范效应转化为党群同心奋斗的生动现实图景。搭建比拼擂台,激发干事内驱力。注重搭建实践锻炼和能力展示平台,定期举办村党组织书记项目座谈会、工作交流会,通过晒成绩、比干劲、谈经验、理思路,促进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梯队培育,蓄足队伍源头水。围绕建强村党组织书记、“两委”成员、后备干部三支队伍目标,用足用好乡村振兴大讲堂等载体,构建镇村联动培训体系。分类实施“领航、启航、远航”培养工程,针对性提升“领头雁”的战略视野、执行骨干的业务能力、后备力量的综合素质,形成结构合理、接续发展的骨干队伍梯队,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初心,提升精准高效、温暖可及的民生服务。基层治理的万千努力,根本价值坐标始终锚定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必须坚定将群众期盼作为第一信号、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借力数字赋能,提升治理精准度。整合国土、城建、消防、民生等各类数据资源,搭建集执法监督、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模块,构建涵盖信息采集、智能分析、指挥调度等功能的智慧网格管理体系,实现群众需求快速感知、精准分析和高效处置,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聚焦一线攻坚,增强服务主动性。深化干部下沉工作机制,健全群众诉求及时响应模式,实现服务全天候。探索“走访入户找事、协商合理分事、明确职责办事、督导反馈评事”的闭环工作模式,推动党员干部常态化深入群众、直面问题、一线解决,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服务。办好关键小事,彰显民生大情怀。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心办好爱心驿站、“安心托管课堂”、养老睦邻点等实事项目,着力解决“一老一小”关爱服务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连云港市赣榆区石桥镇党委书记 于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