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怕麻烦才能有良政”。但在现实中,个别领导干部对待麻烦持回避、消极的应对方式:有的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千方百计把麻烦往外推;有的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遇到麻烦就“躲着走”“抄近道”;还有的念起“拖”字诀,凡事能拖就拖,“在研究”“已上报”“等审批”等套话成为幌子,等等。凡此种种,皆与担当尽责的优良作风背道而驰。
事物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大麻烦往往都是由小问题积累发展起来的。害怕麻烦,对麻烦置之不理,只会让麻烦越积越多,由“小管涌”变成“大窟窿”,最后难以收场。比如,担心改造老化水管要做诸多工作、协调众多部门,选择一拖再拖,最终水管爆裂,反而要耗费更多精力去处理。又如,为图省事,施工项目没有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就匆匆上马,反而引发不满,闹出舆情。诸如此类的做法,看似规避了“小麻烦”,实际却埋下了更大的祸患,显然不可取。
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先锋力量,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时代重任,岂能害怕麻烦?揽过“麻烦事”、挑起“重担子”,才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担当。
不怕麻烦,既是党员干部的职责使然,也是事业发展的要求所在。当前,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趋多元。同时,改革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加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显著增多,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在这样的背景下,干事创业绝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棘手难题,尤须党员干部强化担当意识,以“不怕麻烦”的劲头、不畏艰难的勇气,迎难而上、奋勇向前。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推动事业稳步发展,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很多时候,看似复杂、棘手的事情,其实并不难办,只要肯沉下心去做,麻烦就能迎刃而解。党员干部要转换心态,遇到问题挑战,可以先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产生机理,把来龙去脉摸清楚,把问题症结搞明白,再针对性地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哪怕是一时难以办成的事情,只要瞄准方向,久久为功,最后也一定会妥善解决。树立超前服务意识,自觉把工作“前置”,主动深入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一线,了解掌握群众诉求,不断提高工作质效,从而有效地将麻烦扼于微末、防于未然。这种通过解决“小麻烦”、省去“大麻烦”的智慧,恰恰是干事创业最鲜活的注脚。
(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 阮美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