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干事创业当持谦恭姿态
发布时间:2025-10-2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以“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铭训警醒自身,三度受命而三度躬身,诠释了中华文化中谦逊谨慎的为政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一典故,告诫党的干部,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当汲取为政修身的精神滋养,时刻牢记“傲”的危害、保持“谦”的姿态。

谦恭,源自对“位”的清醒认知。职位每升一阶,责任便增万钧。昔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正是因为深谙“权”与“责”的辩证统一,害怕片刻懈怠便会辜负重托。新时代新征程没有局外人、旁观者,只有行动派、实干家。必须时刻牢记身份,积极投身其中,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尚书》有言,“满招损,谦受益”。越是取得成绩,越要保持清醒;越是得到重用,越要反躬自省。切不可因一时功绩而沾沾自喜、更不能因一朝得势而趾高气扬,否则只会站得越高、摔得越惨。应当戒骄戒躁、涵养气度,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以低调务实、不图虚名的作风,践行“人民公仆”的初心使命。

谦恭,出自对“权”的深沉敬畏。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之于公则利国利民,用之于私则伤己伤民。公仪休“拒鱼常食鱼”,就是对权力的审慎和对自身的警醒。古语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用权不可任性,必须时刻绷紧纪律之弦,把握权力边界,不碰“红线”,不闯“雷区”,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当然,“畏权”不是畏首畏尾,而是要在遵规守纪的前提下,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当前改革发展任务繁重,更需要干部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把权力真正用在该用的地方,向矛盾出手、对问题亮剑,真正为人民用好权、尽好责。

谦恭,归于对“公”的坚定执着。俯下身去,是为了倾听民意、贴近民生。权为民所赋,当为民所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制定政策多让群众参与,干事创业多看群众需要,工作成效多请群众评判,以实际行动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岗位是奉献的平台,而非炫耀的资本。党员干部当如拓荒牛,深耕细作不言苦;亦当如春雨,润物无声不求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应当始终摆正位置,常除非分之想,不为名利所惑,不为物欲所累,多做利民惠民之事,不为损民扰民之举。

“春风得意”之际,最易成为“得意忘形”之时。党员干部务必时刻保持政治定力,切不可在恭维和颂扬声中迷了“魂”,也不能在荣誉和功绩前失了“神”。应当认识到,谦恭不是故作姿态,而是植根于心的修养;躬身不是表面功夫,而是外化于行的品格。唯有时刻自敲警钟、严守操行,方能做到“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盐城市委组织部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