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批评和建议,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群众的声音里或许就藏着治理的痛点、发展的堵点、民生的难点,每一条建议都是感知民声民情的窗口,每一次倾听都是凝聚民心民力的良机。党员干部唯有时刻心系群众、主动融入群众,做到真听会辨多落实,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实效,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涵养“俯身听民声”的自觉。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群众建议是政策的源头活水,倾听群众建议的核心要义在于以真诚打通民意通道,而非流于形式的“走过场”。当前,要警惕部分调研耽于“车窗看景”“材料汇报”,把群众的欲言又止当作无话可说,把群众的委婉表达视为满意认可,这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倾听,看似身在基层,实则心在墙外,终究难以触及实情。真正的倾听,不是形式上的“蹲下来”,而是思想上的“沉下去”,以平等姿态敞开言路、接纳众声,将倾听内化为一种政治自觉和工作习惯。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主动迈开步子、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从机关大院走向田间地头、社区楼栋,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拉家常”中,在灶台边问生计、田埂上问收成的交流里,捕捉未加修饰的第一手民情。唯有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用真心换民心,才能让群众敢说真话、愿吐心声,真正架起干群沟通与信任的桥梁。
锤炼“慧眼辨良言”的能力。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群众的意见建议因立场、认知差异呈现多元特征,既包含关乎长远发展的战略远见,亦不乏聚焦现实困难的迫切诉求。若缺乏科学辨析与理性审度,极易陷入“照单全收”或“一概否定”的误区。“集众思,广忠益”绝非意见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举一反三的辩证过程。党员干部需以“邹忌之镜”为鉴,提升见微知著、去伪存真的政治判断力,警惕“顺耳话”中的隐蔽问题,善从“逆耳言”中捕捉真诉求。要像精准把握“背篓专线”“药事快递”等民生需求那样,厘清共性与个性、短期与长远,在纷繁民意中找准“最大公约数”。唯有练就这般“火眼金睛”,才能穿透表象抓本质,真正做到辨得准、理得清,让政策兼具民生温度与实践理性。
扛起“实干解民忧”的担当。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听建议的最终目的在于解难题,若仅将建议“记在本上、挂在嘴边”,再恳切的倾听也会沦为“空中楼阁”,再精准的甄别也会成为“纸上谈兵”。群众不需要“承诺表演家”,而需要“实干行动派”。“人民公仆”杨善洲倾听群众的“呼声”,扎根大亮山22载,将荒山化为林海;“四有”书记谷文昌汇集群众智慧,筑起“绿色长城”直面东山岛风沙之患,把群众的“愁心事”办成“放心事”。学习先进榜样,须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钉钉子精神啃硬骨头,杜绝听而不办、办而不实,让群众呼声有回音、诉求有回应。要将群众建议“金点子”转化成解决问题的“金钥匙”,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主动反馈工作进展,让群众亲眼看到变化、亲身感受到实惠,于善作善成中彰显公仆本色。
(徐州市委组织部 邵誉颉、张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