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破除“惯例”依赖
发布时间:2025-11-18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    

“惯例”通常指习惯做法、常规办法,干事创业若不分是非曲直、事无巨细地照搬套用“惯例”,就是懒政怠政。广大党员干部当清醒认知穿透“惯例”迷雾,破除“惯例”依赖,以更大的担当作为在破旧立新中激荡干事创业的澎湃动能。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从既有“惯例”中汲取有益经验,优化方案、完善举措是明智之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传承,让发展的思路更接地气、更富活力;对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以贯之,让党的肌体始终健康强健。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若将“惯例”奉为圭臬,过度信赖、盲目依赖,就会沦为机械“经验主义者”。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以“没有惯例可循”为由推脱逃避,缺少干事创业热情与担当;有的党员干部在群众疑惑和催促面前,用“程序历来如此”敷衍搪塞,不主动解惑、不积极作为……这些行为看似照章办事、循规蹈矩,实则是思想懈怠、担当不足、作风漂浮的体现。长此以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将滋生蔓延,阻碍高质量发展道路,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侵蚀党和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现有“惯例”,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模板;未有“先例”,更不是缩手缩脚的镣铐枷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创新同样是使命所系、职责所在。党员干部要杜绝“惯例依赖症”惰性思维,强化责任意识,发扬“苟利于民,不必法古”的担当精神、创新意识,以闯的果敢、冒的勇气和新的智慧,争当改革创新的“先行者”。要在“破旧”中寻“新机”,运用辩证思维分析看待“惯例”,对不合时宜、阻碍发展的“陈规旧制”予以破除,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在“守正”中求“创新”,克服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心态,在坚守原则、严守底线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新思路、新办法,充分汲取群众实践中的新探索、新尝试,融会贯通、转化运用。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破除“惯例依赖症”,既需要干部自身觉醒,更需要制度机制护航,让“敢破例”者有底气,“善创新”者得实惠。组织部门要鲜明实干创新“指挥棒”,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破除“唯惯例论”“唯程序论”,鼓励引导干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要划清容错纠错“安全线”,明确“三个区分开来”的实操标准,对因不可预见因素而导致探索创新出现的失误,纳入容错范畴,给予理解和包容,为奋进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要织密监督问责“防护网”,通过明察暗访、专项检查、重点约谈等多种形式,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对固守陈规、不思进取,甚至将“惯例”奉为圭臬的干部,及时提醒、坚决问责,形成震慑效应,让不作为无处隐藏、慢作为没有市场。

(赣榆区委组织部 杨晶晶、魏入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