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干部成长没有“速成窍门”
发布时间:2025-11-1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搞调研就要沉下去、实打实、心贴心,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刻进心里;干事业就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把政绩写在大地上、印在民心里

当前,一些年轻人热衷寻求反套路、反常规的省力解题方案,在网络空间掀起一股对以“邪修”为名的“速成窍门”的追捧之风。这些“速成窍门”带有戏谑意味,止于生活小窍门还可博人一笑,但其背后的捷径思维与速成想法若渗透到干部队伍建设的严肃领域,便不能不引起高度警惕。干部成长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容不得“速成窍门”,要让制度真正立起来、监督真正严起来、作风真正实起来,推动年轻干部旗帜鲜明地走正道、务根本、练真功。

“速成窍门”鼓吹所谓“与其苦修十年,不如奇招一夜;与其按部就班,不如剑走偏锋”,本质在于试图以技巧性颠覆规律性、用投机性取代实践性。此种心态若渗入干部队伍,将衍生出种种异化现象:理论学习满足于“拍照打卡”以示“毕业”,调查研究沉溺于“脚本走位”以求交差,民生项目热衷于“点火冒烟”虚报成绩,面对监督则精于“擦边漂移”,企图蒙混过关。如此种种,割裂了担当与作为、效率与规矩,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危及干部自身成长,最终也会损害党的事业根基。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杨振宁先生以甘坐冷板凳的坚守揭示了成就事业的普遍规律:真正的成长从无捷径可走。做学问如此,当干部亦然。焦裕禄靠一辆自行车踏遍兰考查风口,谷文昌十余年如一日将荒岛变绿洲,黄文秀将青春献给扶贫之路,他们的“出圈”,从来不是因踩中了流量算法,而是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耐心,“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担当。干部成长最要讲究的是“认真”二字:学理论就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学到手;搞调研就要沉下去、实打实、心贴心,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刻进心里;干事业就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把政绩写在大地上、印在民心里;守廉洁就要从小事小节守起,始终慎独慎微慎初。要保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练就“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铁肩膀,挺起“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硬脊梁,用造福于民的实绩赢得群众的真心点赞。

以坚实的制度保障堵住“速成窍门”。要把好选人用人关口,将忠诚干净担当的标准细化成可衡量、可评判的具体标尺,嵌入干部选拔任用全流程,让“速成窍门”失去市场。考核评价是指挥棒,要建立显绩与潜绩并重、结果与过程统一的多元考评体系,既算清“年度账”也盘点“历史账”,推动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容错纠错是担当者的“定心丸”,要精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明确容错边界和情形,为改革创新中的探索性失误留有空间,切实为敢于担当者卸下“摔碗”的心理包袱。监督约束是成长的“防护网”,要织密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数据监督相结合的立体化监督网络,让任何“擦边球”都无处遁形。当制度设计让踏实干事者得实惠、干净干事者有平台、大胆干事者无后顾之忧,潜心实干、奋发有为自然会成为干部的自觉追求,“速成窍门”也便不再有滋生的土壤。

(扬州市委组织部研究室 姜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