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工作
以“三个聚焦”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10-22   来源:省委老干部局   点击    

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培训是全省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凝聚银发力量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律特点,以“三个聚焦”为抓手,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着力构建贴合老同志特点、运转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更好地组织凝聚广大离退休干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聚焦全面覆盖,加强顶层设计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和省委组织部的工作要求,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持续优化培训体系、完善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切实为老同志坚定理想、发挥作用提供坚实支撑。

统筹谋划全局,构建全覆盖培训体系。自2020年起,省委老干部局连续5年在年初制定并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培训机制。紧贴老干部工作职能定位,坚持按需培训、学用贯通,不断提升教育培训供给质量。打造全省厅局级离退休干部读书班、全省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等重点班次,通过高标准课程设置和高质量教学管理,为基层培训树立标杆示范。在培训对象覆盖上,针对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市县等不同领域的离退休干部特点精准施策,确保培训资源有效下沉。近5年来,省级层面累计举办各类重点班次100多期,示范带动各级举办培训班2800多期,参训老同志5.3万人次,实现了教育培训的广泛覆盖和体系化推进。

精心谋准关键,突出政治训练主线。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类培训班次的必修课,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占培训总学时的50%以上;把党的创新理论列为老干部党校、老干部(老年)大学主体课程,融入老干部活动中心日常活动安排。推动各地成立“流动党校”,打造出一批精品课程和宣教案例,增强政治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联合省委组织部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带动全省“三支队伍”培训轮训工作提质增效,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学习品牌。盐城市打造“理论铸魂”学习体系,制定离退休干部党员“必学清单”和“个性化清单”,发放“学习礼包”37份,确保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宿迁市推送“云课堂”,深化“老干部大讲堂”、“夕阳红读书会”等载体建设,积极营造“学讲干”的浓厚氛围。

认真谋实阵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充分发挥老干部党校、老干部(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主阵地作用,扎实推进省级示范阵地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活动学习阵地3035个,新增场地24万平方米,打造示范性阵地54个,形成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阵地体系,为教育培训工作有力开展提供保障。着力推动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抓实前沿阵地,用好用活本土资源。不少地方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老干部学习站点,打造“15分钟学习圈”。构建以“江苏老干部云”为主体,门户网站、公众号、手机APP互联互通的一体化平台,推送江苏离退休干部网上专题报告会21场,平均点击量达1.7万人次,实现了线上学习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开设“银发宣讲微讲堂”专栏,展播视频100期,观看量超过45万人次,促进政治学习常态化、便捷化。

聚焦提质增效,创新方式方法

注重将方式方法创新作为提升培训质效的主要抓手,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资源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广覆盖的教育培训新格局,着力破解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问题。

打造优质课程,提升教学吸引力。着力增强培训课程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感染力,建立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完善“第一议题”、各类读书班、示范培训班等制度。全省统筹开发一批通用示范课、地方精品课,推动共享共用。各地积极开发特色精品课程,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和老年教育特色,南京市金陵老年大学的《微视频创作表演艺术》课程荣获“全国老年文化艺术教育研讨会暨第四届优秀教师观摩课”二等奖;常州市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季札文化研究”特色课程,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魅力,有效激发了老同志的学习热情。

推进资源共享,实现三级联动。着力构建“省级统筹、市级联动、县级落地”的资源共享体系,推动省市区三级阵地共建共享,省级层面与南京市签订《老干部活动学习阵地工作合作框架协议书》,共同举办活动18场,省市区老同志交叉活动1100余人次。积极与高校、党校等开展协作办学,鼓励老年大学加强与省内高校合作,建立师资共享机制,开发定制化课程体系。积极拓展跨区域协作,构建共建共享区域老干部工作共同体机制,共享优质课程,共办学习活动。

抓实现场教学,增强培训感染力。坚持把现场教学作为深化理论学习、强化党性锤炼的重要载体,着力提升教育培训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建强用好现场教学基地,在全省范围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离退休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政治生活馆、沉浸式课堂。南通市推进“三维立体课堂赋能计划”,优化提升46个实境课堂,让老同志在身临其境中接受教育;无锡市利用“锡阳正红”30个党建基地和15条学习线路,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沉浸式学习活动176场次,教学满意度持续提升。

聚焦成果转化,推动见行见效

坚持学用结合,注重成果转化,通过搭建平台载体、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示范引领,切实把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大局的实际成效。

形成服务中心大局“凝聚力”。实施“万名银雁”培养计划,通过开设“老支书论坛”、组建“党建工作平台”、常态化调训集训等渠道,提升支部书记的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以书记强带领班子强、队伍强,激活基层党建“神经末梢”。以党建引领老同志发挥作用向中心聚焦、向大局聚力,全省建立老干部志愿服务团队4054多个,吸纳志愿者9.3万名,各地涌现出苏州“晚霞生辉”、南通“心耀江海”、扬州“绿扬霞光”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按照经济、科技、教育、医疗、农业、法律等9大类别,入库银发人才1.65万人。省级层面连续11年开展东西部对口支援帮扶活动,推动建立省农科院伊犁分院,组织14批老专家走进苏北、苏中地区,实施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广泛好评。广大老同志将学习收获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行动。

释放助力基层治理“新活力”。通过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有效激发了老同志的政治热情和奉献精神,在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发挥专长。3万多名老同志组成2000多个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将政治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老党员工作室、老党员之家、老党员志愿服务队等阵地的培育发展和规范运行,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在群众中树立党员形象、展示党的力量,在“家门口”宣传、凝聚、服务群众。依托阵地成立老党员工作室1716个,约1.5万名老党员担任社区网格员、楼栋长、业委会主任,在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化学习先进典型“带动力”。注重将先进典型选树宣传作为深化教育培训成效的重要抓手,举办全省老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老干部先进典型,激励更多老同志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深入开展学习身边“银发先锋”榜样活动,让先进典型走进课堂,走上讲台,邀请全国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对象、全省“六好”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代表等先进典型为培训对象授课,通过事迹报告、经验分享、互动交流等形式,示范带动社会老年人和身边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