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投资于人,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理念,也是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建设的题中之义。公务员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人民的公仆。“十五五”期间,要按照“长期有规划、年度有计划、实施有方案、执行有规则”的要求,全面贯彻《全国公务员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和省《若干措施》,坚持“投资于人”,以培养赋能让每名公务员都能获得成长的机会,以管理增效让每名公务员都能成为发展的动力,以激励暖心让每名公务员都能共享发展的成果。
围绕事业需要选拔人。分析研判延迟退休政策影响,科学测算进人数量,每年保持合理规模。深入研究高校毕业生构成,分类绘制“613”产业紧缺专业图谱,公务员考录进一步向发展急需专业倾斜,80%左右职位设置在县乡,乡镇(街道)机关编制使用率力争超90%。探索编制“周转池”协同使用机制,坚持高素质专业化标准,严格调任资格条件,稳定公开遴选规模,完善竞争择优机制,畅通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渠道、基层公务员进入上级机关通道,构建来自实操一线、基层一线的选拔机制。注重从乡镇事业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配合完成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审慎稳妥推进聘任制公务员工作。源头施治、多措并举,推动全市公务员队伍入口从“补人头”向“提质量”转变,从“单位需求”向“面上需求”转变,更好统筹“市级机关人好用、县乡机关有人用”。
围绕提升能力培育人。推动公务员培训纳入基本培训总体布局,更好与干部培训衔接融合。继续抓好初任培训,创新任职培训,有针对性做好专题培训。立足“实战实训”,开展“公务员教·教公务员”,定期邀请老同志、先进模范、业务骨干和上级部门、先进地区公务员讲传统、讲政策、讲业务,打造“扬州公仆讲师团”。办好“扬州公务员大讲堂”,创设“青锋出鞘讲坛”,定期择优安排试用期满、表现突出公务员展示能力风采。依托苏中区党委旧址、苏中党校旧址等,省市县共建公务员实践教育基地。市县联动实施年轻公务员“青苗培育”工程,动态储备200名左右优秀年轻公务员,纳入市县两级优秀年轻干部推荐范围。鼓励乡镇(街道)年轻公务员参与驻村工作或者到村(社区)挂职兼职。支持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地区跟班学习、实践实训、挂职锻炼。
围绕加压奋进管理人。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为牵引,系统整合公务员年度考核、平时考核、专项考核、绩效管理,全面推进内设机构(直属单位)考核,先定处室位次,再定人员等次,推动“考人”与“考事”深度融合。突出“一级带一级、一级评一级”,充分发挥主管领导考核评价作用,强化中层正职考核,单列优秀等次名额。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与平时考核结果紧密关联,明确非领导成员公务员职级晋升、职务提拔的年度考核等次要求。在仪征市医保局中组织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完成的基础上,在全市面上选择联系点进行再探索,并逐步扩大到全体公务员。开展公务员“阳光护航”行动,推动各级机关加强科级以下公务员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严格执行公务员交流、回避、退休、辞去公职等规定,健全公务员退休或辞去公职后从业情况报告制度,坚决防范和整治“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等问题。
围绕正向赋能激励人。从整体上把握中组部、省委组织部有关答复意见、政策口径的精神实质,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晋职级”,统筹用好职级职数,调整择优晋升口径,优化审批权限和流程,县乡机关较高层次职级职数使用率力争至2028年达到65%以上。用好公务员及时奖励政策,按照“及时发现、择优立项、有功即奖”思路,采取“市领导点题+职能部门会商+综合分析研判”方式,精准安排立项,及时给予奖励。建立公务员先进典型储备库,争取在全国、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中实现更大突破。严格执行公务员工资津贴补贴,规范落实工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乡镇机关公务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政策要求。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完善公务员健康休养工作,优先安排“挑重担”、“扛重活”、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公务员参加。
围绕基层减负解放人。从讲政治的高度,严格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及相关政策口径,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各部门党组(党委)主体责任,加强与市减负办的沟通协调,强化与社工、人社、教育、卫健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从严控制市级单位借调数量,不向县级以下单位借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现市县机关公务员应招尽招、能转尽转。加快数据赋能公务员工作的基本业务,建立公务员管理业务信息系统。进一步简化业务流程,力争各项业务全部集成在线上运行,用科技手段规避急催急要材料、定期排名通报等现象。同步加强数据源头管理,确保数据质量,注重与省、县乡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完善提升服务效能和温度,增强企业经营、群众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
(许万康 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