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领导岗位后,昆山市工信局原副局长第二年报名“助力工程”,继续在新领域奉献光和热。日前,昆山市2025年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助力工程”暨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工作部署会举行,持续通过“助力工程”与挂职锻炼的有机融合,形成“青蓝结对—项目攻坚—梯队储备”的全链条培养模式,为高质量发展锻造一支接得住、冲得上、打得赢的过硬队伍。
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是助力发展的宝贵“智囊团”,年轻干部是奔向未来的“生力军”。如何让两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昆山自2018年启动“助力工程”、2019年系统开展年轻干部“挂职锻炼”以来,已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径。
今年是昆山实施“助力工程”的第八年、开展年轻干部“挂职锻炼”的第七年。昆山设立了21个市级“助力工程”项目、4项重点专项工作组团锻炼计划、7个青蓝结对一线攻坚小组,带动60多名退岗干部与年轻干部组队,重点围绕重大项目推进、重点工程实施及民生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领域难题,持续擦亮干部队伍建设“昆玉品牌”。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实效,干部的价值体现在一线。去年,作为一名退岗干部,陆文华首次参加“助力工程”,在昆山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市安全生产第五督导组督导检查工作,下区镇、跑点位、查问题、传压力,先后深入化工企业、工贸企业、建筑工地、“九小场所”等45个点位,排查安全隐患114处。今年,他又报名昆山市发展改革委的“助力工程”项目。
“‘助力工程’项目为我们这些已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搭建了新的干事创业平台。这一政策不仅体现了对干部个人价值的尊重,也激发了我们再次展现才华、贡献社会的热情。”陆文华说,他将继续坚守岗位,并把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新的岗位和领域,持续为昆山的发展添砖加瓦。
另一边,年轻的血液也正涌向基层。结合个人报名和组织安排,昆山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中队长钱琪澄将挂任周市镇社会治理办公室副股级信访干事。“我曾在交通信访、党风廉政、执法等岗位历练,对基层一线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能有机会秉承相同的初心,到乡镇经历不同的风雨,我深感使命光荣,更知责任在肩。”钱琪澄说,基层的舞台广阔而真实,群众的期盼质朴而热烈,这正是青年干部成长最需要的养分。
数字无言却最有说服力。去年,昆山共有211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挂钩参与。其中,6名干部担任“青蓝结对一线攻坚”小组导师,26名干部带队督查安全生产,30名干部参与“常青树”专项行动,参与市级项目人数达107名,人数为历年之最。同时,各单位共选派109名年轻干部参与双向挂职、重点领域组团挂职、巡察专项挂职和“青蓝结对一线攻坚”,规模也是历年之最。
丰硕的成果是这项机制价值的最佳说明。过去一年,两大项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安全生产方面,先后10轮次赴11个区镇开展重点督导,累计检查124个点位,推动查改问题隐患498个,巩固安全生产良好态势;在结对攻坚方面,三级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得到提升,一批消防安全隐患和重点信访事项彻底销号;在巡视巡察方面,协助专职干部完成昆山市委第七轮、第八轮巡察,共同发现被巡察党组织突出问题698个,推动立行立改、即知即改167件,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导师团”下沉一线,“生力军”淬火基层。“助力工程”是昆山退岗干部的一张鲜活名片,年轻干部也是昆山关注的重点。据介绍,昆山因地制宜管好用活各类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结合不同干部群体的优势和特点,着力搭建合适的干事创业舞台和历练成长平台。
(朱新国 占长孙 昆组轩)